特种陶瓷实验室:主要从事HT、高端装备、能源、电子工程用工程陶瓷的研制,实验室目前承担国防和民用项目10余项,拥有热压烧结炉、冷等静压机、温等静压机、回转窑、高温炉等制备设备。
复合材料实验室:主要开展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研发,拥有连续纤维缠绕机、五轴库卡机器人、纤维预浸带制备系统、短纤维铺网与针刺系统、纤维编织机、平叛硫化机等设备。
有机先驱体陶瓷实验室:主要从事碳化硅、氮化硅和氧化硅新型有机先驱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在陶瓷微球、涂层、复合材料和增材制造等应用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实验室拥有先驱体合成100公斤级中试线一条,自行开发了陶瓷微球制备实验线。
能源材料实验室: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超级电容材料、核能关键材料工艺等研究,发明了纳米硅规模化制备工艺、硅碳复合材料、纳米碳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与制备技术,成果在Adv.Mater.、Adv.Func.Mater.等杂志发表,纳米硅技术正在实施中试与产业化。实验室具有较为完备的材料制备与表征仪器设备。
纳米结构与超显微分析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电子衍射,电子显微学,材料原子结构表征,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研究。本中心主要依托学校球差修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配套平台开展工作。
先进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先进陶瓷和金属3D打印技术研究,目前承担山东省重大创新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拥有美国EXONE粘结剂喷射成型、多材料激光3D打印成型、魔方双光子光固化3D打印成型机等多台套设备。
生物医用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系新建跨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由山东理工大学工程陶瓷研究院与生命学院、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及生物医用材料改性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合作建立。重点开展医用材料开发,体内植入物、人造关节人造器官的智能制造技术、评价与应用研究。
陶瓷加工中心:主要为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试样加工服务,主要设备有:金刚石內圆切割机、金刚石平面磨床、陶瓷3D雕刻机、电火花线切割、磨料丝线线切割。
分析测试中心:主要为研究院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主要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有:X射线衍射仪、耐驰2000°C热膨胀测试仪、耐驰2000°C激光导热系数测试仪、平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石英玻璃比较法热膨胀系数测试仪、2400°C力学性能测试机、室温拉伸机、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等离子体烧蚀实验装置、四探针电导率测试、各类硬度计等。
中试基地:2019年与淄博市临淄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山东特种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实施工程陶瓷研究院科研成果中试与成果转化。基地位于临淄区金银谷产业园区A2,使用面积16000平方米,建有研发中心、纳米硅中试车间、碳纤维复合材料中试车间、储能材料联合实验室等,成立山东硅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获得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中央创新引导资金项目等资助,重点开展纳米硅、纳米氮化硅中试与产业化研究。
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我国复合材料力学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杜善义倡导成立并担任首任主任,由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依托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组建。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5名,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9名。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4人。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技术陶瓷及复合材料制备和材料分析测试等研究所需的大精尖仪器120余台套。在材料成型及烧结方面,拥有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等复合材料成型,以及美国进口的化学气相渗透炉(CVI)、多功能烧结炉等系列设备;在分析测试方面,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等大型仪器,为高技术陶瓷及复合材料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大洋研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科技计划等课题70余项,通过鉴定并获奖的科研成果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0多项。
山东省超高温陶瓷及测试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建立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超高温材料设计、制备、分析测试与评价、新型超高温材料开发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平台为目标,以推进我国在超高温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为我国高精尖武器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及山东省能源、冶金和化工等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撑为宗旨。
中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超高温条件下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技术研究;
(2)超高温材料与器件典型应用环境建立与性能评价研究;
(3)超高温材料多尺度模拟与新材料设计研究;
(4)超高温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研究。
山东省高校对接产业(先进陶瓷)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理工大学工程陶瓷研究院牵头,整合周边相关高校和企业联合成立了先进陶瓷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的建设搭建了工程技术开发、成果应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的产学研平台,目的是推动淄博市乃至山东省陶瓷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心”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山东省一流学科,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泰山学者”、等领军人才11人,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
通过实施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不断探索科研、开发、产业化的新途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以“中心”为主体的联合攻关团队,不断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与合作研发,提高整体研发水平,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促进科技产业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围绕发展目标,构建大学科群,凝练研究方向、汇聚高端人才、共享开放资源、注重协同创新”的思想,构建围绕陶瓷产业的学科群,通过协同创新带动大学科群内各学科快速发展。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凝练形成HT及武器装备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膜材料、纳米及光电功能陶瓷材料、陶瓷生产绿色技术等四个新的学科方向,并通过产学研用多方研讨建立科学、系统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完整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为我省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流人才和技术支撑。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我省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节能减排。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陶瓷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人才培养和人才聚集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研发高地、绿色资源化高地和成果转化高地,担负起行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任务,实现自身的迅速发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经济保障。同时形成产学研联动效应,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切实解决困扰我省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